- 全网最全小说搜索
- 首页 > 星空:从人蜕变为神 > 第39章 重核聚变章节阅读
-
关灯护眼字体: 大 中 小
第39章 重核聚变
纪年217年,虽然群星一号在得到蔺道的同意下,完成了朝巴纳德16星系中心方向的转向,但以群星一号的速度,加上重新恢复极限速度的加速时间,预期要20年的时间,才能够真正抵达巴纳德16行星系的中心位置。
哪怕距离巴纳德16两颗恒星最遥远的纳德16-5行星,也只距离巴纳德16两颗恒星40个天文单位。在以光年尺度的航行中,不会比巴纳德16-1这个最内环行星早到多少。等到抵达巴纳德星系中心位置的时候,星光这位发现那段特殊信号的人,可能都已经年迈。
不过,这不会影响人们对于抵达巴纳德星系中心始终抱有期待,受到蔺道的意志的影响,人们都挺期待,在巴纳德星系内部能够遇到一些什么。
而群星一号上的船员们在此期间也不会什么都不做,他们将一直持续而始终不松懈的监测着目标星系,也就是巴纳德16内任何可疑的信号。
太阳系,位于后方的相关研究员,也会持续对先前那段仅持续7秒的信号进行研究,至少获得更多一些信息,方便之后再次收到更多这类信息的破译。
当然,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接下来在群星一号驶向巴纳德16中心的20年时间里,也同时还有许多事情发生和进行着。
同样是纪年217年,三代重核聚变示范堆完成建造,已经从冬眠中苏醒的蔺道在关注着群星一号那边动向的同时,也见证了三代重核聚变示范堆完成首次实验运行。
整个运行实验自然是顺利而符合预期的成功了。以虫族化的人类文明在完成和蔺道有关目标时永远不懈怠,永远保持热情和积极的特质,只要不出现完全预料之外从未发生过的东西。那最终化为实物的东西,只会比最初的设计好,而不会差。只会更加完善,而不会出现什么建造过程的缺陷。
随着三代重核聚变示范堆成功点火,至此,人类在能源领域进入到重核聚变时代。
同时,人类文明在核能的应用上,基本摸到了天花板。
之后或许利用率和形式上还能有一些变化,但基础的框架,底层的逻辑,已经很难超过重核聚变的范畴。
用传统一点的概念来说,重核聚变已经进展到了‘烧石头’的程度,不少常见的物质,都能够作为燃料,如之前的氦3一样被利用,释放大量的能量。
不考虑能量功率的情况下和需求夸张膨胀的情况下,重核聚变能够人类文明用到热寂,或者周围星系的物质全被人类烧完了,还同时没办法抵达更遥远的星系。
一直以来,能源方面的研究,算是几个重要研究领域中,方向一直比较明确的。
从一代氘氚聚变,到二代氦3聚变,再到此刻的重核聚变,人类在这条道路上是有一条清晰脉络的。
但依旧走得有些艰难。
二代氦3聚变诞生于蔺道第一次冬眠期间。
而三代重核聚变却诞生于蔺道第二次冬眠结束。
中间相隔了超过了150年。
期间,其他重大领域的研究,一直有一些进步。
电推进系统也曾经更新过几次。
三代重核聚变技术的研究,倒不是始终没有一点进步。
而是进展始终不足以跨越二代聚变技术到三代重核聚变技术之间的鸿沟。
三代重核聚变技术在适用范围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大,同时实现的难度,也出现了极大的跨度。
事实上,在研究进行的过程中心,相关领域的研究员们就已经意识到,这一步的跨度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说氘氚聚变是人类在可控核聚变领域0到1的一步,氦3聚变就是1到15,而从氦3聚变再到重核聚变却是15到1000,甚至更夸张。
只是,面对这座拦阻在前的“高山”,可控核聚变领域的无数研究员也始终未曾放弃过。
在超过150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中,加上外围为重核聚变反应堆的配套技术,分支技术,细分和延伸领域一些难题做努力的研究员,学者。总共参与重核聚变的各类研究人员,学者的数量,超过了五千万人。
也就是此刻的虫族化人类文明,才能够拿出,或者说供得起如此数量的研究员,在同一个项目上,持续上百年的研究。
在整个研究历程中,核心和外围的研究员们曾经遇到过许多巨大难题。
在最初,如何让“重核”实现聚变,产生聚变反应,都困扰着一众研究员们。
重核聚变的反应条件,相比于二代氦3聚变的反应条件,不是倍增,而是量级上的迁跃。
当初在氦3聚变上使用过的方法已经完全不适用了。
这不是将曾经在氦3聚变上满足过氦3聚变反应条件的方案重新拿出来敲敲打打,再完善,再做雕花就能够实现的。
就为重核聚变点火这一步,人类文明的研究员就需要找到一条新的技术路线。
某种意义上,重核聚变技术的研究,实际又是从头开始。
曾经的二代聚变技术只是给人们指明了接下来的方向。但之前的经验,对于三代重核聚变的研究,基本没有任何帮助。
而在好不容易在温度上和压力上能够满足让重核聚变实现反应的条件,
紧跟着一个新的问题就冒了出来。
为了满足让重核聚变始终反应的艰难条件,在反应堆的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以维持。
在人类文明建造的第一座重核聚变的点火实验装置上,重核聚变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远远低于维持重核聚变反应所需要的条件。
也就是说,重核聚变反应实验堆的自持率小于一。
在第一次实验时,为了维持重核聚变反应进行下去,还需要同时有十座大型氦3聚变堆为实验堆供能。不然反应条件不足,反应自然中止。
此后,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人类文明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研究员们。
人们需要的是输出功率远大于氦3聚变的重核聚变,如果其不能自持,或者说维持自持之后,输出功率和能源量还不如氦3甚至氘氚聚变,那所谓的三代重核聚变技术就变得基本失去了意义。
而这个问题拆分下去,又涉及到无数新的问题。
可以说,在重核聚变示范堆成功之前,人类文明的研究员一直在为这个问题而努力。
最终,历经超过150年,人类文明的研究员们用一个粗暴而精巧的方式解决了重核聚变实现的难题。
粗暴是因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员们,几乎是用一点点磨的方式,将重核聚变反应堆从自持率远低于1的状态,磨到了现在示范堆的状态。
回顾过往超过150年的重核聚变研究历程,依旧以氦3聚变到重核聚变是15到1000比喻,
从15到1000,150年里,研究员们从未有过什么,骤然从15跃升到一百,或者说从一百跃升到200的过程。
有的只是,基于无数研究员无数成果下的0.1,甚至是0.01,乃至更甚的一点点进步。
然后花费超过150年的时间,走到了现在。
在建造真正的示范堆前,人类文明就曾经建造过数量恐怖的实验堆。
而说精巧,是因为此刻的重核聚变示范堆,从内到外,从核心到配套设施,每一步,每一处都汇聚着,人类文明无数工程上,理论上的超级天才们的巧思和闪烁的灵光。
有无数的研究员们一生的思考,汇聚成了整个反应堆庞大工程中一个极小细节的成果,甚至许多时候,哪怕一个极小分支的一个问题,都凝聚着不止一位研究员一生的全部。
最初参与重核聚变研究的那一批研究员,都早已经离世,在相同的期望下,在这旷日持久的研究中,研究员们已经完成过数次接力。
此刻,蔺道就正站在刚完成首次实验的重核聚变反应堆前。
研究员们将第一座重核聚变示范堆的建造位置,选在了月面。
即便以此刻人类文明的眼光,重核聚变示范堆也是一个庞然大物。
它的底面占地面积中,最长直径超过了10公里。
从外观上来看,比起一座聚变示范堆,它更接近于一座看起来有些峥嵘的月面城市。
它也的确比不少较小月面城市都大。
而为了启动它,其内部一共内置了四座大型氦3聚变堆。
而其虽然是一个庞然大物,但如果拆开这个庞大系统的每一处,就会发现其每一处都在工程和设计上堪称完美。
人类文明的研究员们,学者们,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将重核聚变堆的一切都做到了极致。
在重核聚变示范堆完成建造的那一天,所有参与的研究员都很确定一件事情。
或许对于更高技术水平的文明来说,能够以一种更巧妙或者更底层的方法,来实现重核聚变技术的应用。
但在目前相同技术水平下,没有什么文明能够做到更好。甚至都不定能够实现。
或者说,正是因为人类文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做到了极致,才实现了具有实用价值的重核聚变技术。
此刻人类文明的重核聚变技术,某种程度上完全是靠“精巧”来实现的。
完美的控制,精确的反应条件,最大程度的能量利用。
如果说,环太阳粒子加速器是人类文明在工程规模上的巅峰,那么此刻的重核聚变示范堆就完全是精巧层面的人类巅峰。
不过,不管怎么艰难,此刻人类文明,在能源技术上,终于还是实现了这次如同相隔天堑的跨越。
从具体处,150年的时间如同愚公移山。
从宏观处,150年时间所有研究员们如同一滴滴水滴,乃至更小的水分子,聚合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形成一道无可睥睨的洪流,强行冲垮了,拦阻在前的高山。
对于虫族化的人类文明来说,没有什么有答案的难题能够真正阻拦住人类文明的脚步,哪怕是再艰难,人类文明依旧能够摸索出那唯一的道路。
欢呼声在重核聚变示范堆的首次运行达到预期后响起。
从人类统治疆域边缘的柯伊伯带,乃至更远地方的,因为蔺道而知道发生了什么的远航飞船上,
再到人类的母星,地月系统,以及太阳系更内环位置上,环太阳粒子加速对撞器附近的观测站。
人们激动而振奋。
能源对于一个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们当然为此兴奋。
不过,这份兴奋也并不影响人们继续推进着手上的工作。
相反,在重核聚变技术宣布实现过后,人类文明的生产效率与生产力受此影响,只会更高。
按人类文明一如既往的效率,在示范堆确定点火成功之后,新的重核聚变堆就已经开始诞生了。
纪年217年,十月。
受重核聚变技术突破的影响,原本的电推进技术也因为能源,得到了一些突破。
按照实验数据和计算,搭载新的电推进系统的飞船,极限速度能够达到9.03%光速。
相比于能源输出功率上的飞跃,重核聚变和之前氦3聚变在能源量级上的跨越。
基于重核聚变技术提升了一些的电推进系统,似乎并没有太大的跨越。
这不是重核聚变技术不行,而是电推进技术不行了。
电推进系统这种形式,已经不足以完全发挥出重核聚变反应堆在能源上的优势。
就如同先前研究员们已经达成的共识一样,这种工质推进引擎,已经摸到天花板了,哪怕能源功率再提升,依旧不足以让电推进系统的速度再来一次大跨越。
可以说,此刻的电推进系统拖了重核聚变反应堆的后腿。
当然,在飞船上,重核聚变反应堆也有一个问题。
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因为各方面的问题,重核聚变反应堆体型大的夸张。
而重核聚变反应堆的绝大多地方,在目前技术条件下都没有办法进一步改进了。不然研究员们在示范堆上就实现了。
也就是说,很长一段时间里,重核聚变反应堆的体型都没有办法缩小。
这种超级体型,很大程度上还是影响了一艘星际飞船的设计。
重核聚变反应堆巨大,飞船设计就不能小,庞大的飞船带来自重的提高,相同的加速需要携带更多工质,更多工质也需要更大的飞船……最终出现一种边际效应。飞船肯定是不可能无限建造的更大的。
最终,目前的最优解,也就只能够做到9.1%光速的极限速度,而且还需要比之前群星级飞船更长的加速时间。
不过,哪怕新的电推进飞船在速度上,特别是在短程速度上提升不多。
但在当年,人们还是建造了一些以搭载重核聚变反应堆和最新电推进系统的星际飞船。
同时,同样受体型影响,这些星际飞船又像是回到了人类文明最初电推进飞船一样,无法着陆地面,只能来往于星际航线之间。
不过,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哪怕这些飞船能够提供一些不多的,在环太阳粒子加速对撞器最后冲刺建造阶段的效率提升,
对于人类文明来说,也是值得的。
然后,纪年217年结束,时间进入到218年。
这一年,毋庸置疑的,对于整个人类文明来说,都有着重大意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 新书推荐
-
- 至尊的另类宠妻
- 武道长生,不死的我终将无敌
- 星河帝国:地球到宇宙的史诗旅程
- 年代六一,开局16岁副科?
- 足球传奇新生之我有三大绝技
- 穿越与反穿越之任务目标系统
- 重生天道:从零开始建造玄幻界
- 被关女子监狱十八年,出狱即无敌
- 家族除名第一天,奖励武神躯!
- 开局一座凶宅,他们叫我神棍?
- 穿越蛮荒:野人族长娇宠我
- 重生八零:老太太棒打孝子贤孙
- 小王的彩票人生
- 说好的冥婚!将军怎么回来了?
- 掐指一算:不可,那是你姐!
- 入伍被叫三爷爷?司令为我颁军功
- 西游,唐僧有点烦
- 天下第一狱
- 崩坏小队大冒险
- 退伍后,我只想平凡的生活
- 相爱何必言先后
- 摆烂就无敌,出生秒仙帝
- 抗战:李云龙!你管这叫一个团?
- 渣男为爱点天灯,我反手包养腹黑大佬
- 要乖哦,不然毒你!
- 笨蛋美人是灾星嫁绝嗣村霸多胎啦
- 让你当义务兵,你却打造黑客帝国
- 星辰灵幻之路
- 我做古玩的那些年
- 诱吻青梅,京圈太子爷重生求上位
- 男友雇京圈太子亲我,怎么后悔了
- 陈情余韵:忘羡情牵仙梦
- 废后她靠心声当女帝
- 九霄雷霆双脚蹬
- 四合院:从贾东旭丧事吃席开始
- 甜美校花的地下女友
- 开局拉我去献祭,邪神回归哭什么
- 人间留
- 自闭症少年被大佬亲哭了
- 恐怖民俗:从红纸压魂开始
- 稻草人蛊
- 孤女重生,守家业嫁将军
- 狂飙:兼职情报商,从京海开始
- 末世:全家祭天,法力无边
- 烈日炼狱:我在末日高温建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