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网最全小说搜索
- 首页 > 鲍鱼米饭 > 第059章米芾的艺术人生章节阅读
-
关灯护眼字体: 大 中 小
第059章米芾的艺术人生
范进知道,米芾的一生是的奇迹。
那是元佑三年(1088年)的八月,天气已有了几分秋意,微风轻拂,带着丝丝凉爽。米芾应湖州郡守林希之邀,来到太湖近郊的苕溪游玩。
苕溪之畔,青山如黛,连绵起伏,像是大地的守护者,沉默而庄严。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枝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溪边的花草随风摇曳,五彩斑斓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像是一幅天然的画卷。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点点银光,似一条流动的银河。
游玩结束后,正当米芾准备告辞之时,林希神秘兮兮地拿出了一件宝贝——那是他珍藏了四十多年的蜀素。此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尘埃在空气中飞舞,像是一群欢快的小精灵。周围静谧无比,只有众人的呼吸声,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卷蜀素上。
米芾看到蜀素,心中既惊又喜,可当他提笔蘸墨准备书写时,才发现困难重重。这蜀素质地特殊,仿佛有自已的脾气。米芾刚落下第一笔,就察觉到了异样,笔在蜀素上行走,竟有一种涩滞感,像是陷入了泥沼的骏马,难以畅快奔驰。他眉头微微一皱,深知这是蜀素不吃墨的特性在作祟。每一笔下去,都需要比在普通纸张上花费更多的力气,才能让墨附着在上面。
而且,由于蜀素不洇墨,墨色无法自然地晕染开,这让米芾难以营造出他往常创作时那种墨色变化的层次感。有时墨多了一点,字就显得过于浓重笨拙;墨少了,又怕笔画干枯无神。这就像是在狭窄的独木桥上行走,容不得丝毫偏差。米芾额头渐渐渗出了汗珠,心中不免有些焦虑:“这可如何是好?这蜀素如此难驯,难道我要败在它手下?”但他旋即眼神变得愈发坚定,暗暗较劲:“不,我米芾纵横书坛,怎会被这小小蜀素难住?我定要驯服你这‘倔脾气’。”
米芾停下笔,沉思片刻,心中思索着对策。“或许可以从笔锋角度试试?”他想着,试着调整笔锋与蜀素的接触角度,以一种更倾斜的姿态下笔,像是在摸索一把神秘之门的钥匙。他边写边在心里默念:“快些,再快些,让笔锋如利刃般轻轻划过,减少阻力。”每写一笔,他都全神贯注,感受着笔与蜀素之间微妙的摩擦,仿佛在与一个看不见的对手博弈。对于墨量的控制,他更是小心翼翼,每次蘸墨后,都在砚台上轻轻刮去多余的墨汁,再在废纸上试写几笔,心里默默念叨:“一定要恰到好处,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
在书写过程中,米芾发现快速行笔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蜀素不吃墨的问题,他眼睛一亮,心中燃起希望:“对了,就是这样!利用速度来打破这僵局。”于是他加快了运笔速度,那独特的“刷字”技巧在此刻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笔画在快速的书写中变得更加流畅,虽然少了墨色晕染的效果,但却展现出一种凌厉的气势。同时,他巧妙地利用了蜀素不洇墨的特点,通过刻意制造一些枯笔,来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他心想:“这枯笔之美,恰似人生的波折,更添韵味,也不失为一种妙处。”
随着创作的深入,米芾愈发得心应手。他在心中赞叹这蜀素的奇妙,虽难书写,却也激发了自已的潜力。“这字的结构,要打破常规,尽显我米芾的洒脱。”他的字结体洒脱,欹侧之势尽显潇洒不羁。墨色在这特殊材质上呈现出独特的变化,有酣畅淋漓之处,也有枯笔带来的别样韵味,他想:“这枯笔之美,恰似人生的波折,更添韵味。”他脑海里浮现出苕溪之行的点点滴滴,那些游览的画面、同行之人的欢声笑语都化为了笔下的诗文。随着他笔锋的舞动,《蜀素帖》渐渐成形,一篇篇游记和送行之作跃然于这珍贵的蜀素之上,成就了这被誉为“古今第一美帖”的伟大作品。
范进看到蜀素帖,心潮澎湃。
米芾出生在平民之家,成长在帝王身边。米芾出生那会儿,国家“重文轻武”的政策已经实施了一百多年了。文化建设也已经成绩显耀。别的不说,欧阳修、司马光、范仲淹、王安石这群人一登场,整个社会的气氛都变得不一样了。这是一个比民国档次还要高出许多的时代。每一位人物的出场都带着旋律。
米芾跟随着这些大师的脚步,冲锋直上。年方六岁,日读诗百首,两遍之后,便能成颂。这种天赋在古今大才子中似乎成了标配,不足称奇。但从七岁学颜体开始,就带着点邪性了。因为家里有钱,米芾一开始就练习大字。欧阳修没钱,故而只能沙滩画荻,范仲淹更穷,经常拿笔在树叶上书写。但米芾是不考虑这些的。
他先学颜体,接着又习柳体。众所周知,柳公权的字很柔媚。这和米芾的形象不太符合。他又向周越、沈传师、褚遂良、虞世南、李邕学习。随着这些有实力的老师一个个被换掉,他开始对外扬言:我已经是天下第一了!
在与苏东坡相遇前,米芾的字和诗文都已经得到了王安石的赏识。诗就不说了,米芾写得好的只有那几句。字倒是不得不谈的。在此之前,他一直久仰苏东坡的大名,希望有机会得他指点一二。这不是谦词,虽然米芾一直看不上东坡的字,说是画字,但对他的书法理论,则深为佩服。米芾欲与之探讨,且以晚辈的身份面见。
这时,东坡正住在黄州,日子无可言说。不得不说,章惇对他的老同学真是狠得令人发指。大雪天,苏轼一身麻布衣裳在雪堂读书,米芾来了。东坡早听过米元章的书名,吩咐小童从梁上取四十文去打酒,顺便买点肥猪肉。童子买回酒肉,东坡先把猪肉一焯,在锅里放上酱油,加少量水,文火慢炖。
两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间两个小时已经过去了。外面天色已晚,银白的大地上只听见呼啸不止的风雪声。东坡打开锅盖,加入葱、姜、蒜泥、芫荽,与米芾在红炉边共饮起来。
苏轼说:“学书光学唐人不够,还要师法晋人,取二王和谢安石的帖临之。只要能通其意,那些具体的笔法倒可以不学。”随后他将自已的《寒食帖》拿出给米芾看。米芾借着酒劲铿锵读罢,果然另具一番滋味儿。非沈、柳等人书法可以相媲,也非王羲之曲水流觞的闲逸,而是历经一番生死后的通悟。若人生不到此境,断不能写来。自此,米芾开始走上了一条自成一派的“创意”之路。
西园雅集,大家齐名
永和九年的那场兰亭集会,名士荟萃,流觞曲水,好不痛快。王羲之醉笔一挥,便成就了书法史上的巅峰。而在此后的一千多年中,只有一次集会可以与之相媲,甚至稍有过之,那就是西园雅集。
西园雅集的地点是在驸马王诜的宅院。当时苏轼已经告别了往日的颠簸生涯,在京城任中书舍人。苏辙也已经担任了吏部侍郎。这时期正是旧党光辉的时候。估计也就是某一天,忽然有人提议:旧友们都回来了,不如我们择日搞个聚会吧?这一想不要紧,很快由王诜牵头实践。
这天就在王诜的院子里,风和日丽,一群题诗作画文人朋友们都聚集了。这群人身份可不一般,有苏东坡、苏辙、“苏门四学士”、李公麟、刘泾、郑敬老、王仲至,及圆通和尚、碧虚道士,加上米芾和蔡肇、王诜、李之仪,一共十六人。此外还有歌舞姬若干,童子数人。在坡仙的带领下,大家玩得相当嗨皮。
几天后,李公麟根据回忆画了一幅《西园雅集图》。米芾看了之后又写了一篇《西园雅集图记》。内容很是有趣。将人物的位置、动作、服饰一一介绍。连观画、讲经说法、聆听称赞这样的动作也可以通过语言需要传递得惟妙惟肖。无怪乎东坡到了晚年惊叹米芾的文章大有长进。看来也不是无迹可寻。
于是,东坡之文、公麟之画、米芾之字成了这场旷世集会中的三绝,永传于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 新书推荐
-
- 军阀:魂穿大帅独子,称霸世界
- 浴火凰妃元帅的蚀骨追妻路
- 只想守护数百年大唐
- 我说我是足球苦手你信吗?
- 星铁:观影翁法罗斯!白厄救世!
- 离婚协议签完,直升机接走了他
- 陆依萍的别样人生
- 重生流放?将门主母二婚高嫁
- 宝可梦世界,晨曦初光的照耀
- 无限:禁止疯批暴君装乖求驯养!
- 绑定文娱系统,我火遍全球
- 重生崖山,离大宋灭亡还有十天
- 拿着休书滚,今后我是你皇婶
- 萌学园同人文第一季心动冒险
- 系统逼我上进考科举
- 兄弟盟之我们的故事
- 高武:你毕业课题封狼居胥?
- 感情破裂后,与道侣一起重生了
- 从少爷到皇帝
- 长昭颂
- 崩铁:听说过方块星神吗?
- 无限续命:从撕名牌开始
- 规则怪谈:卢锅巴在线审判
- 1966赶山:从喂饱小嫂子开始暴富
- 无畏契约之0号特工
- 反派:开局判处主角宫刑,主角崩溃了
- 三年未见,竹马更撩了
- 穿成女尊神豪后,我靠宠夫暴富了
- 七公主软又甜,战神扛回帐中宠
- 我做手工的,你让我搓核弹?
- 虾仁冒险之旅
- 小叔又争又抢,寡嫂带球跑
- 从保镖开始无敌装逼人生
- 大宋王爷?呸,朕岂会稀罕!
- 开局摆摊卖鱼,我能加点升级
- 重生之末世孕战:踹白莲抱军夫
- 领旨拆婚
- 穿越1911这个军阀有点拽
- 斩神:我,精神异常的绝世逗比神
- 卖给怪物打牙祭后,肖姑娘开挂啦
- 妖妃打卡清宫剧
- 大道熔炉,开局王府世子谋夺帝位
- 碧羽衔香渡华庭
- 去父留子后,前夫跪求伺候我月子!
- 叁万年了,孟婆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