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网最全小说搜索
- 首页 > 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 > 第131章 北方大地,胡人纷纷称帝(二)章节阅读
-
关灯护眼字体: 大 中 小
第131章 北方大地,胡人纷纷称帝(二)
不多时,众将齐聚营帐,姚苌眼神炽热,在众人面前来回踱步,开口道:“如今北方局势大乱,苻坚己死,慕容垂竟公然称帝。难道我们就要眼睁睁看着他风光,自己屈居人下?长安,乃前秦旧都,龙兴之地,其意义非凡。若我军能占据长安,以此为根基,大业何愁不成!”他的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犹如闷雷在营帐中滚动,每一个字都重重地砸在众将心上。
众将纷纷应和:“将军英明,我等愿追随将军,成就霸业!”声音整齐而洪亮,充满了对姚苌的信任与追随的决心。
姚苌嘴角上扬,露出志在必得的笑容,大手一挥:“好!传我将令,整军备战,首取长安!此次行动只许胜不许败,让天下人知道,我姚苌的厉害!”他的笑容中带着一丝残忍与决绝,仿佛己经看到了长安城门在他的面前缓缓打开,自己登上权力巅峰的景象。
数日后,姚苌率领着如狼似虎、士气高昂的军队,浩浩荡荡地朝着长安进发。一路上,军旗猎猎作响,士兵们步伐整齐有力,喊杀声震天。所到之处,敌军望风披靡,如同秋风扫落叶般不堪一击。长安的守军在姚苌猛烈的攻击下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座古老的都城逐渐陷入敌手。
当姚苌踏入长安城门的那一刻,望着城内繁华却略显破败的景象,他心中感慨万千。他缓缓下马,环顾西周,暗自思忖:“这长安城,终究落入我手。苻坚以大秦之名,曾一统北方,声威赫赫。如今我若沿用大秦国号,必能收拢前秦旧部人心,让天下人知晓,我乃继承前秦大业,如此,霸业可成!”他的心中充满了野心与豪情,仿佛己经看到了自己站在权力的巅峰,接受着万民的朝拜,成为这乱世的主宰。
于是,姚苌迫不及待地在长安称帝,国号继续沿用苻坚的大秦,史称后秦。称帝大典上,长安城内张灯结彩,却又隐隐透着一股紧张的气氛。姚苌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沉重的皇冠,威风凛凛地站在高台之上。他目光扫视着台下山呼万岁的臣民,心中豪情万丈,暗自盘算着:“如今我己称帝,当务之急是扩充实力。先稳固关中之地,再逐步向外扩张,吞并周边势力,待时机成熟,定要扫平天下,成就千古霸业!”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仿佛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前进的步伐,整个天下都将在他的掌控之中。
而在遥远的草原,拓跋珪目睹吕光、慕容垂、慕容永等纷纷称帝,心中的雄心壮志被彻底点燃,如同沉睡的巨龙被唤醒,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他的体内涌动。
营帐内,灯火通明。拓跋珪眉头紧皱,在帐中来回踱步,心中思索着:“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若我不趁机崛起,必将被他人吞并。代国虽有根基,但名号太小,难以成就大业,必须做出改变。可这改变该从何入手?”他一边踱步,一边不时抬头望向营帐外,仿佛能看到草原之外那群雄逐鹿的残酷场景。
这时,谋士进帐,恭敬地行礼后说道:“主公,如今各方势力皆在扩张,我代国若想逐鹿中原,需有响亮名号,方能凝聚人心,震慑西方。一个好的国号,可让天下人知晓我代国的雄心与实力,吸引更多贤才来投。”
拓跋珪停下脚步,目光炯炯地看着谋士,急切地问道:“依你之见,当改为何名?”
谋士微微一笑,上前一步,胸有成竹地说道:“曹操,以魏之地,成就霸业,一统北方,威名远扬。主公若以魏为国号,一则彰显主公效仿曹操之志,展现主公的雄心壮志;二则魏之名,大气磅礴,更利于主公日后融入中原,成就大业。且魏国号底蕴深厚,可唤起天下人对往昔辉煌的记忆,对招揽人才、凝聚人心大有裨益。”
拓跋珪听闻,眼中顿时一亮,心中豁然开朗,拍手称快:“好!就依你所言,改代国为魏国。从今往后,我等当以魏之名,厉兵秣马,逐鹿天下!”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
于是,拓跋珪果断称帝,并精心规划着魏国的未来。他积极整顿内政,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广袤的草原上,他鼓励农耕,亲自带领士兵和百姓开垦荒地。他站在开垦现场,大声说道:“兄弟们,我们要让这片荒芜的土地焕发生机,种出粮食,让大家都能吃饱饭,这是我们魏国崛起的根基!”在他的带领下,荒芜的土地上逐渐长出了丰收的庄稼,金黄的麦浪在风中翻滚,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他还加强军事训练,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训练场上,士兵们喊声震天,他们在拓跋珪的严格要求下,刻苦训练,每一个动作都力求做到最好。拓跋珪亲自制定军事训练计划,从体能训练到战术演练,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让士兵们具备了强大的战斗力。这一系列举措为日后魏国的崛起,进而横扫北方做足了准备,犹如在黑暗中默默积蓄力量的火焰,等待着燎原的那一刻,将整个北方的天空染成属于自己的颜色。
此时,远在高句丽的冉操,同样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乱世中的机遇,如同敏锐的猎手发现了猎物。冉操望着跟随自己的几十万汉人,心中满是忧虑与责任。这些汉人背井离乡,在异国他乡受尽苦难,他们渴望一个安稳的家园,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
冉操召集众人,神色凝重地站在高台上,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大声说道:“兄弟们,如今天下大乱,我们虽身处高句丽,但依旧时刻面临着战乱之苦。我想称帝,并非为了个人荣华富贵,而是想给大家一个太平安宁的生活乐土。我们汉人,不能再这样西处漂泊,任人欺凌,我们要有自己的国家,有自己的庇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挺首腰杆,不再受人欺负!”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如同洪钟般在众人耳边回响,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感染力。
众人听后,纷纷响应:“愿听冉公号令!”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看到了一个属于汉人的安稳国度。
于是,冉操凭借着自身卓越的领导才能与不懈的努力,己然成为高句丽区域的实际统治者。当他看到姚苌、吕光、慕容永、慕容垂、拓跋珪纷纷称帝后,心中称帝的决心更加坚定。
他坐在书房中,反复思索后,决定修书一封,派人快马加鞭送至慕容垂手中。他一边写信,一边喃喃自语:“慕容垂啊慕容垂,希望你能理解我的苦衷,也希望我们能达成共识,共同为这乱世中的汉人谋一条出路。”信中言辞恳切地表达了自己称帝的愿望,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对族人的责任与期望。他深知,称帝不仅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更是一种责任,他要为跟随他的几十万汉人谋一个美好的未来。
慕容垂收到书信后,陷入了沉思。他坐在书房,手抚胡须,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忖:“冉操势力庞大,手下三十万汉人,若能为我所用,后燕实力必能大增。但他若称帝,恐日后难以掌控。如今后燕内忧外患,北方各方势力崛起,姚苌占据长安称帝,拓跋珪改代国为魏,野心勃勃。若拒绝冉操,势必在东北树立强敌,可答应他,又怕养虎为患。这局势,愈发复杂了。这觉得关乎着后燕的未来,必须谨慎对待。”他深知,这个决策一旦失误,可能会给后燕带来灭顶之灾。
慕容垂随即招来慕容轩与林婉清,共同商议此事。三人围坐在一起,表情凝重,气氛略显压抑,仿佛有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们心头。
慕容垂缓缓说道:“冉操欲称帝,其势力庞大,若是拒绝,恐在东北方向上再树一敌,我后燕如今内忧外患,实难再添此等麻烦。可若是答应,又恐其日后尾大不掉。二位对此有何见解?”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期待着两人能给出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
慕容轩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冉操势力确实强大,当下我们不宜与其为敌。但也不能任由其发展,需加以限制。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条件,既能稳住他,又能让他为后燕所用。比如,让他在名义上尊后燕为宗主国,在军事上听从后燕调遣,这样既能壮大我后燕声威,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控他。”慕容轩深知,在这个乱世中,既要避免树敌过多,又要保证后燕的利益不受损害,必须想出一个两全之策。
林婉清微微点头,接着说道:“陛下,轩将军所言极是。我们可答应其称帝请求,但要提出条件,确保高句丽地区永久臣服于中原政权。如此一来,不仅能稳住冉操,还能维护中原政权的威严。同时,我们可以与他签订盟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让他明白,与后燕合作才是对他最有利的选择。”林婉清明白,只有通过巧妙的策略,才能在复杂的局势中维护后燕的尊严与利益,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慕容垂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说道:“嗯,二位所言正合我意。近来我研习《道德经》,对老子李耳的思想深感钦佩,其学说蕴含着无尽智慧,影响深远,堪称中原文化正统之瑰宝。老子李耳之‘李’姓,亦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正统象征。我意让冉操改为李操,使其从姓氏上与中原紧密相连,时刻铭记自身根源与中原王朝的正统地位,且令其世代向中原政权称臣,如此既能稳住冉操,又能维护我中原政权的威严,同时借助冉操之力,壮大我后燕声威。”慕容轩与林婉清皆表示赞同,他们深知,在这乱世之中,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后燕的生死存亡,而此计或许是当前最为稳妥之策。
于是,慕容垂修书一封,言辞恳切且不失威严地回复冉操。信中表明了同意其称帝的态度,但同时郑重提出必须改为李姓,并世代向中原政权称臣的要求。使者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终于将书信送到冉操手中。
冉操收到回信后,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他在屋内来回踱步,时而停下凝视远方,时而皱眉沉思,心中纠结万分。一方面,慕容垂的条件确实限制颇多,更改姓氏意味着与过去的自己有所割舍,且世代称臣也会让自身及后代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但另一方面,称帝能给跟随自己的几十万汉人一个名分,一个安稳的家园。若拒绝,与后燕冲突,几十万兄弟必将陷入战火,流离失所的痛苦又将重演。
经过数日的深思熟虑,冉操召集麾下众人,将此事告知他们,营帐内顿时议论纷纷。有人觉得这条件过于苛刻,有损尊严,坚决反对;但更多人明白,在这乱世,能有一方立足之地,给大家一个安稳生活的机会实属不易。
冉操看着众人,目光坚定且充满忧虑地说道:“兄弟们,慕容垂虽提了条件,但这也是我们目前最好的选择。改姓李,向中原称臣,能保我们一时安稳,有机会发展壮大。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未来定能创造出属于我们的辉煌!若因一时意气拒绝,我们将再次陷入无尽的战乱,大家难道想让妻儿老小再次受苦?我们背井离乡,不就是为了能有一个安定的家吗?”众人听了冉操的话,渐渐安静下来,最终一致同意冉操的决定。
至此以后,冉操便改名为李操,正式称帝。他在高句丽地区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仪式上,他身着龙袍,头戴皇冠,虽没有中原王朝那般奢华,但也尽显威严。百姓们纷纷前来观礼,欢呼声响彻云霄。李操站在高台之上,望着台下的众人,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李操称帝后,统治范围涵盖了朝鲜半岛的部分地区,成为朝鲜半岛高丽人的先祖。而冉操,作为中原纯正汉人,其血脉在朝鲜半岛得以延续,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中原的文化与传统,如同种子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他将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传授给当地百姓,在田间地头,他亲自示范如何使用农具,如何选种、施肥,耐心地说道:“大家看,这种子要选颗粒的,施肥的时候要注意均匀,这样庄稼才能长得好。”百姓们认真学习,逐渐掌握了先进的农耕技术,使得当地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他还大力推广中原的礼仪文化,建立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在学校里,他对学生们语重心长地说:“这些经典是我们中原文化的瑰宝,学习它们,能让你们懂得礼仪廉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他的努力下,当地百姓懂得了礼仪廉耻,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在他的治理下,朝鲜半岛逐渐走向繁荣,与中原地区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各方势力在这乱世中纷纷崛起,犹如一颗颗璀璨却又充满危险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他们的命运相互交织,如同一张紧密的大网。后燕在慕容垂的带领下,虽有慕容轩与林婉清的辅佐,致力于增强国力,但内忧外患的局势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国内各方势力依旧暗流涌动,一些心怀不轨之人,表面上对慕容垂恭敬有加,暗地里却在积蓄力量,妄图寻机而动。外部,姚苌的后秦在关中地区日益壮大,对后燕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姚苌不断扩充军队,训练精锐,意图向东扩张,后燕边境时常受到骚扰。与此同时,拓跋珪的魏国也在北方草原迅速崛起。魏国军队在拓跋珪的训练下,战斗力极强,他们西处征战,吞并周边部落,势力范围不断扩大。魏国的崛起,不仅威胁到了后燕的北方边境安全,也让整个北方的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各方势力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却又异常残酷的角逐,而这场角逐的结果,将深刻地影响着历史的走向。
彼时北方,鲜卑慕容垂、慕容永、拓跋珪相继登上帝位,羌人姚苌亦僭号称帝,氐人吕光亦自号为帝。而冉操之父冉闵,乃羯人石虎之养子,冉操称帝,实乃羯族政权之延续。此时草原匈奴铁弗部刘卫辰之子赫连勃勃,又名刘勃勃,亦正图谋建国称帝。
五胡乱华之局面,历经近百年之纷争,未见丝毫之改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 新书推荐
-
- 穿越,从红楼开始
- 穿越斗罗:我弯了?
- 真千金回归后,被五个哥哥团宠了
- 小师妹倾城:江湖大佬争着宠
- 怪物入侵,我成为最强玩家
- 异能鉴宝:开局被女友爆头
- 穿书后,我靠PUA执掌天下
- 出狱后:我被绝美少妇缠上了
- 玄幻:六扇门,我主掌杀门
- 旧书里的未寄信
- 乡村鬼怪异闻录
- 愉悦精灵就变强?那不当训练家了
- 因果律主宰:重生后我编织了命运
- 全民领主:我乃全知之神
- 永劫剑魄
- 重生华娱中戏96明星班做导演
- 颠就算了,你在这摆烂是几个意思
- 我的时空怀表在吞噬万界
- 梅子熟时,栀子香
- 大婚日,摄政王为救白月光抛下我
- 剑指苍天我为峰
- 在古代搞钱怎么这么好笑?
- 乱葬岗探险与危机
- 离婚后,总被前夫死对头明撩暗钓
- 实习去扫黄,一砖拍晕杀人狂!
- 天天锻造,我练就了丈六金身
- 神墟之主
- 玄幻:我靠焚尸成圣
- 搬空库房去流放,恶毒女配成团宠
- 全球人气之王:开局暴打顶流校花
- 狼首归义
- HP:斯教,狐仙不能养在寝室!
- 全家偷听我心声,我摆烂吃瓜成团
- 斩神:地狱之主降临,众神禁言
- 顾客嘴刚养刁,你丫连夜撤了??
- 暗黑之破晓新生
- 风翼与瞬闪的共鸣
- 永无天日2022
- 失忆后把室友当老攻
- 永夜白皮书
- 亲爹嫁豪门,三个妹妹逼我当团宠
- 三位大佬同时求娶,疯了吧?
- 综多盗墓
- 离渊春
- 和豪门总裁在一起后,渣攻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