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网最全小说搜索
- 首页 > 星空:从人蜕变为神 > 第22章 能源与献礼章节阅读
-
关灯护眼字体: 大 中 小
第22章 能源与献礼
更高,更强大的算力,对于此刻的人类文明来说,意味着什么?
最先受益的,还是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最大的项目,最大的工程——人类整体化。
更庞大的算力,给‘人类工业与生产系统’提供了硬件支撑,让人类工业系统得以更加完善。
最明显的体现在于,一些产业,一些领域的工业系统不用再单独作为一个子模块运行,而能够完整接入整个人类工业生产系统。
另外,经过重新规划,重新布局,大量建设过后的蓝星交通网络,也能够进行更加精密而高效的运转,
甚至能够考虑接入人类工业与生产系统,根据人类文明的运输交通需要,实时以及超前调配交通资源。
而这还仅仅是算力提升带来的部分影响,
算力的提升,带来的影响必然影响到方方面面,必然深远,最终几乎能够影响到一切领域。
对于一个文明来说,算力的等级很大程度上,也跟能源的掌握量一样,决定着文明所在的层级。
一个强大的高等级文明,在意识上,社会结构上,是各种各样,
但一个高等级文明,必然是高算力。
哪怕对于科研难题,在庞大的,强大的算力下,有许多问题也是可以以一种比较暴力的方式破解的。
算力的提升,对于一个想要提升的文明来说,几乎是一种基础的需要。
此刻,
人类在这场技术爆炸中,算力技术的突破,
即是整个技术爆炸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同时,也像是填补了这场技术爆炸过程中的最后一块关键拼图,
终于,
这场技术大爆炸,迎来了最终的高潮。
……
36年,年初。
在距离人类文明第一座基于碳基芯片的超级计算机诞生过后,还没有过去三个月时间,
人类文明的第二座碳基超算就完成了首次运行。
此刻的人类文明就是这样,
只要有需要,从第一个产物从人类工业生产体系中产生,
那接下来就是源源不断的造,而不是需要缓几年。
就碳基超算中碳基芯片的制造,开动起来过后,就有源源不断的碳基芯片从各个完成改造的,能够完成相应制造的工厂里产出。
当然,人们也不是胡乱的造,
而是此刻人类文明的确有着巨大的算力缺口。
哪怕等几年,可能新制程的,更进一步,更强性能的碳基芯片就又出现了。
但每隔几年就再更新一批更强的算力设备,对于人类文明来说也是足够承受的,
最主要的是,人类文明此刻更新新的算力设备,花得时间根本用不了几年。
让人类文明空等几年后可能更强的碳基芯片,对于积极性拉满的人们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事实上,第二座碳基超算内的碳基芯片,几乎都是和第一座碳基超算时同一时间生产出来的。
之所以第一座过了三个月之后才有第二座,都是因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员们,针对于第一座碳基超算的情况,对第二座碳基超算的设计再进行了修正。
于是,虽然是同样制程的碳基芯片为基础,但最终第二座碳基超算的性能释放比第一座时再提升了不少。
然后是,第三座,第四座……人们在以一个夸张速度产出新的算力设备同时,相关领域的研究员们,学者们,也在不断优化。
而就在碳基超算快速普及的同时,
另一个相当重要,甚至可以说最重要的领域,也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突破。
这个领域,就是可控核聚变技术。
……
能源问题,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发展的文明,几乎都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更强大的生产力,以及更高的算力,更庞大的运力,都需要能够支撑起这些的能源。
一项能够稳定,持续,产出庞大能源作为文明发展源泉的技术,对于一个想要从母星文明跃迁为星际文明的文明,似乎都是难以绕开的一个难关。
对于此刻的人类文明来说,
在这点问题上,最具体的难关就是,如果没有一个更强大的,适应范围更广的能源来源,
人类文明对于月面的星际殖民,会有上限。
同时,在目前人类迅速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中,能源也会很快出现较大的缺口,
如果需要倾注太多生产力资源去保证能源的平衡,那么很快,文明的生产力发展也会碰到天花板。
这两点,对于此刻的人类文明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
他们要为蔺先生建造月面城市,他们要将人类文明推向更遥远的深空。
那么,他们就一定要逾越这个难关。
哪怕是高山,也要最终铲平,哪怕万丈天堑,也得给它填平。
在最开始的时候,
对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案和技术的研究,是百花齐放的。
虽然有大量资源一开始就投入在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研究上,
但对于其他可能,人们也没有放弃摸索。
在最终答案没有找到之前,谁也不知道最终答案是什么。
所以人类文明的选择是,饱和式覆盖,
将能够想到的,全部给尝试一遍。
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还尝试过,新一代的裂变堆研究,
尝试将新一代裂变堆,放到地外空间环境下,放到月面基地,乃至于放到地月之间的星际飞船内,当做电推进星际飞船的能源来使用。
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
把裂变堆放到大量使用在地外空间,涉及到的问题本身就一大堆。
不过,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没有最终困住人类文明的研究员们,
月面的三个大型月面基地,最终能够容纳超十万人同时常驻,也有这项技术作为支撑。
但问题在于,
裂变技术此刻能够输出的能源,对于此刻人类文明的需要来说,仍旧不够。
它或许能够勉强支撑人类在月面完成一些其他大型月面基地,
但是,无法支撑人类彻底征服月球,乃至于征服太阳系,支撑人类文明走向深空。
此外,
对于太阳能技术,人类文明的研究员也有进行过持续研究。
在原有的太阳能发电技术上,研究员们尝试不断提高它的能源转化率,以及终生使用时间。
以此来提高,太阳能发电设备终生发电量与生产它全过程所需要的能源的比值。
在这方面,人类文明的研究员们,同样做出了一些成果。
在月面的月面基地,轨道空间平台上,都用上了新的太阳能发电技术。
某种意义上,它也能够解决人类文明在月面建设月面城市的需要,
针对太阳能发电技术,曾经有研究员提出过一个比较极端的方案——环月球太阳能发电带。
用太阳能发电设备,给月球缠上一条‘丝带’。
而凭借人类文明能够挤出来的生产力,是能够在较短时间里完成这件事情的。
只是,太阳能发电设备依旧有一些问题,
首先还是储能的问题,在月面,这个问题倒是能够通过远程输电和裂变堆动态调节。
但放在星际飞船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另外,如果,人类文明的扩散继续往太阳系外围深入,那这个妥协方案同样受限于星置,无法在使用。
事实上就是,
这些方面的技术,人类文明并不是放弃了没有用,而是全都用上了。
全都在某个位置发挥了作用。
但,人们依旧需要一个更加强大的能源来源方式。
于是,
最终,所有研究方向还是再次汇聚到了可控核聚变技术上。
……
36年年末,
赶在新年之前,人类完成了第一座可控核聚变示范堆完成首次点火运行。
示范堆建造技术的最后一块拼图,是在当年年中时就找到了。
人们尽一切可能,在新年到来之前,将它化为了实际。
新年对于虫族化的人类文明来说,是意义特殊的。
是蔺先生的生日,新纪年的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圣诞’。
赶在这之前完类首座可控核聚变示范堆,是送给蔺先生的新年献礼。
在此刻可控核聚变项目的总领导者,研究员任昌盛的带领下,
在新年到来的前一天傍晚,可控核聚变项目研究团队,完成了人类第一座示范堆的成功点火。
当可控核聚变示范堆所在地傍晚的夕阳沉入地平线,
完全属于人类的‘骄阳’,从人类建造的示范堆中升了起来,并被稳定而牢牢约束在示范堆内。
它能够发挥曾经属于太阳的作用,成为人类发展的新的源泉。
此时可控核聚变项目研究团队的总领导者,总负责人,任昌盛是一个客观意义上的天才。
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的最后一步,也是在他带领下完成的。
按之前时代的标准来看,这位总负责人很年轻,
他出生于纪年0年之后,到现在正好36岁。
但整个可控核聚变项目中,大量研究员的情况本身就是这样,同时混着老中青三种年龄阶段的人。
职级上也并没有什么差别。
事实上,不光是可控核聚变项目,这是整个人类文明内部此刻的现状。
在蔺道的意志下,目标下,积极性本身就拉满的研究员们,本身就不需要任何管理。
在同一个目标下,他们自已就可以完成自已能够发挥的所有作用。
而任昌盛这个总领导者,总负责人的身上,和传统意义也不一样。
只要有人提出的研究方向,给出的新思路得到认同,可控核聚变项目研究团队中的研究员们,就会自发聚集在他身边。
共同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这个过程中,聚集起研究员们的那个人,就是这个时代的项目总负责人,
但这样的位置,并不产生传统意义上,能够利已的权利。
或者说,也是利已的,但是他们的已不是个体,而是本身虫族化的人类文明,以及作为他们第一驱动力的来自于蔺先生给予的目标。
类似的事情,曾经在可控核聚变项目研究历程中,发生过许多次。
整个过程中,整个可控核聚变项目中,也曾经产生过多位类似的‘项目总负责人’。
其中有部分因为年迈已经无法再为可控核聚变项目贡献力量,还有部分实际上依旧作为研究员在整个项目中努力着。
所以,虽然任昌盛天才,但实际上,整个项目并没有哪一个单独的研究员,占据大部分贡献的情况,
而事实上,整个可控核聚变项目的成功,切切实实,是整个项目,数万,数十万,超百万研究员共同的智慧结晶。
是无数传统意义上的天才们群体智慧的产物。
……
从蔺道想要踏足星空,整个人类文明瞬间完成转向开始,
对于可控核聚变和能源技术的研究需要,就已经被研究员们意识到,然后开始进行起来。
从纪年16年到36年,正好是20年时间。
相对于对可控核聚变这种层面的技术研究来说,并不算特别漫长。
但中间经历的事情,遇到过的难关却不算少。
投入的研究资源,也是一个夸张的数字。
整个项目在核心研究员的人数上,倒是始终没有太大变化。
核心研究员从头到尾有增减,但到点火成功时,也是数千人。
而外围相关项目的研究人员的人数,也始终维持在百万人上下。
但投入的研究资源,也远远没有局限于百万研究员这个量级。
凡项目有需要的,从生产力到资源,人类文明工业生产,以及科研体系都进行了满足。
毫不夸张的说,最终的可控核聚变完全就是人类文明整体得到的一个成果。
而对于研究时间来说,
这20年,相当于是完全意义上的有效研究时间。
总数超过百万位的研究员们,在研究方向曾经犯过错,曾经走过岔路,
但即便是岔路,也是有意义的。
他们永远保持着积极,没有懈怠,没有放弃过。
每天都保持着充足的热情去思考新的可能,研究新的方向,并且去实践它。
所有研究力量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所有努力都为了同一个目标。
研究力量,研究时间,没再管理过消耗过,
这样一个庞大的研究系统,内耗趋近于零。
百万研究员的研究力量,以一个研究员算单位一为假设,加起来也远超百万。
16年12月,
研究团队中产生第一个总负责人,
研究员们团结在这位研究员们身边,持续了两个月时间过后,
第二位总负责人产生。
然后是,第三位,第四位……
一直到第五位总负责人,徐研究员,当时年龄正好40出头。
事实上,不是每一位总负责人的出现,都意味着前面一位总负责人的方向被否定了。
事实上,每一位总负责人更像是前一个人的延续,
每一个人都领着整个研究项目往前走了一截,
只是这里的总负责人他不完全像是一个职位,只是一段时间里的一个研究核心。
当上一位总负责人发现另一位研究员有更好的想法和方向,自然也就朝着另一位研究员靠拢,
然后所谓的总负责人身份就完成了过渡。
于是,就在这个过程中。
第五位总负责人徐研究员的时期,完成了一座新可控核聚变实验堆的建造。
然后是第六位,第七位……
到第十一位总负责人时,可控核聚变实验堆完成了一次大规模改造,
在第十一位总负责人时,人们实现了可控核聚变实验堆在实验运行中的自持,自持率大于了一,意味着可控核聚变堆有了对外输出能源的可能。
再然后,又是一位位总负责人称谓的天才研究员们,
到任昌盛时,
实际上,已经是第41位,
之前40位负责人,还有23位研究员依旧是团队中的研究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 新书推荐
-
- 容先生和小王子
- 与妾做平妻?我转身改嫁九千岁杀疯了
- 乖乖做好万人迷
- 开局骗个邪神当老公,不过分吧?
- 开局钻裤裆,你竟然说他是兵仙
- 星尘之种
- 贞观剑影:从死士到贤妃
- 红楼贾链人生如梦
- 都讨厌白莲花是吧?我就是白莲花
- 八零辣媳妇,开局撺掇婆婆离婚
- 万界最强赘婿:开局就被退婚
- 斗罗:千仞雪和宁荣荣怀孕了
- 快穿:我家宿主她金手指有亿点多
- 火影:从木叶开始卖神奇罐子
- 带着番茄作家助手APP穿越
- 穿越贞观:开局和蝗虫抢口粮
- 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
- 从绿皇子开始:公主要扶我儿称帝
- 大乾点子王,从瞎想开始的逆袭路
- 虚空冒险家
- 孩子谁爱生谁生,我勾帝心夺凤位
- 影综穿:我就是你们的过客
- 我靠红颜资源起家,席卷天下
- 现代男朋友不嫌我是古代和离妇
- 大唐逍遥公
- 万人迷他,只为我心动
- 雷奥尼克斯格斗:但开局爆刺隆
- 冷宫弃妃:毒医狂妃杀疯了
- 苏天穿越斗罗2
- 战锤圣人,但混沌四神都想揍我
- 汉臣
- 摊牌了,我仙帝境
- 血脉截运,我靠后代成道
- 制作恐怖游戏,招募玩家帮忙测试
- 穿成平阳公主我要攻略曾经的骑奴
- 综影视:恶女祸世
- 忘川河边的小草精
- 末世重生大回炉
- 古妖行者
- 影后是玄学大佬,沈总甘愿折腰
- 穿越各个王朝,我走上人生巅峰
- 综影视最终目的
- 红楼:我妻王熙凤
- 斩神:我体内有座葬神监狱
- 饥荒年代,我帮女帝养活十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