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网最全小说搜索
- 首页 > 星空:从人蜕变为神 > 第26章 智商章节阅读
-
关灯护眼字体: 大 中 小
第26章 智商
如果说在月面的月面城市内,交通系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电推进运输器构成的立体交通上。
那么在地面,就是高度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
从此刻蔺道所在的01核心城,
到亚欧大陆多个人类聚居区的其他核心城,辅城,资源城,
再到多个大陆之间,人类聚居区之间的链接。
高度发达的轨道交通网络,随处可见,其上奔驰着的,基本由智能程序完成控制的超高速列车,
承担着人类文明蓝星地面绝大多数运输任务,人员的运输,人类工艺系统中不同工业单位之间上下游物资的转运,
这个庞大而高度发达的轨道交通网络,
就像是人类文明这个蓝星表面超级工厂内的超级传送带,
又像是人类文明这个庞大生物体内,往着不同器官供给着营养的血管。
从整个人类文明宏观视角俯瞰,
此刻人类文明的轨道交通系统,也是一幅极其令人震撼的画面。
整个地面,所有聚居区的轨道都是统一标准。
在需要的情况下,一辆超高速的列车,可以从亚欧大陆大陆东部的某个城市,一路开到阿美洲的人类聚居区。
七十年,那个还没有实现的轨道交通完全链接每个所有大陆的,如同狂想一般的计划,
随着生产力的爆发性提升,还是给人类文明实现了。
当然,正常情况下的运行时,人类的轨道交通网络还是分级运行的。
最高级的轨道交通网络是人类八大聚居区之间轨道交通,
基本是点到点之间的直达超高速列车,采用超导磁悬浮技术,全封闭式轨道,
室温超导材料,也是这七十年来,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的科技进步。
除加减速阶段以外,聚居区之间的超高速列车其他时候基本以20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运行。
然后就是次级轨道交通网络,
就是聚居区内部,若干核心城,辅城,资源城之间的轨道交通,通常以15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运行。
最后,就是核心城,辅城,资源城等城市内部的轨道交通系统。
速度相比于聚居区级轨道交通,再更慢上不少,但依旧是一个比较夸张的速度。
此刻蔺道所在的亚欧大陆01核心城内,
倒不是完全看不到搭载了电推进系统的车辆和运输器运行的痕迹,
但在地面,这些车辆仅仅只是作为轨道交通的补充。
此刻的人类文明内部,虽然不存在什么管理,但并不混乱,呈现出一种自发的有序,
轨道交通这种批量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对于此刻的人类文明来说,算是一种最有效和合适的交通系统。
蔺道抬起头,沿着脚下这条宽阔街道,往前眺望,
作为一个容纳了近一亿人的巨型城市,整个01核心城的城市建设,自然也是一种壮观的景象。
超高楼,和巨型单体建筑是一种常态。
以蔺道的视角看过去,会有种莫名如同一座座巨型蜂巢的错觉。
对于虫族化的文明来说,并不追求于舒适,哪怕看起来相当舒适的建筑,也是人们自已衡量过后,认为这样建造有价值的,比如科研中心如同公园般的环境。
但这些的最终指向都是一致,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有些极端的生产效率。
这也是为什么在轨道交通和交通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人们依旧利用高层建筑,巨型单体建筑密集聚居的原因。
而纵观整个01核心城的结构,
也是分区域的,主要分为生活区与工业区。
工业区就是职能如同其名字,生活区除了供城市内人员居住,还包含了科研中心,学校,医院等承担了不同职能的单位。
而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即没有混在一起,也没有在城市两边对立,
两种区域,在整个城市中,呈现出一种嵌套的结果。
从整个01核心城上空俯瞰,
就发现,整个01核心城是一环一环往外扩,
但和传统的环形城市有着明显差距。
01核心城的最中心是工业区,
然后第一圈生活区,包围着最中心的工业区。
然后,第一圈生活区外边一圈,紧跟着又是一圈工业区,
工业区外边,再是生活区。
整个核心城,可以说都是围绕着工业区建造的,
而从最中心到最外环,每一环最清晰的分界线,就是环绕每一环一圈的城市内轨道交通系统,
同时,城市内轨道交通系统也有若干条,从四面八方,从最外围一直通向最中心工业区的轨道。
而01核心城的整体结构,基本也是此刻人类文明在蓝星上,最常见而普遍的一种城市结构。
是人类文明在这70年时间以来,不断调整的结果。
而核心目的,就还是那个,提升人类工业和生产系统的运行效率。
这时候,蔺道前方,一辆超导磁悬浮列车从地下窜出,顺着轨道,往着前方高速攀升,
整个过程中,迅速,同时几乎没有多大的噪音。
不少城市内的轨道交通,也不全是在地面和地下跑得,轨道交通网络基本也是立体的。
在近些年,随着电推进技术的持续进步,有些研究员还提出了一些比较天马行空的方案。
将轨道交通网络中,一些处于高空的轨道交通网络,直接用电推进器支撑,砍掉传统的高架结构,
目前,在01核心城内,这个方案也有些一些试点。
此外,
基于这个方案,一些研究员还有一些更进一步的想法,
既,浮空城想法,
在城市上空,再叠一座城市,
以1701D合金和其他高强度核心为城市底部基础,然后以大量大型电推进系统,支撑这个城市基础,
然后在这个城市基础上,修建一座城市。
最终达成的效果,就是让这座悬浮于空中的城市,悬在另一座城市的上空,
让人类文明的人口集中化更上一层楼。
只不过,这个想法目前还有一些问题暂时无法解决,
主要是大量大型电推进系统喷射出的等离子流对下方城市的影响,以及后期可能造成的,对整个地面环境的影响。
这些让这个想法,暂时还停留在纸面阶段。
……
蔺道转过身,朝着旁边01核心城的科研中心内部走了进去,
在他的意志要求下,
科研中心内部的所有人,都只是当蔺道不存在,照常进行着自已的工作。
蔺道就像是一个不存在的人一样,穿行于这个同样广阔的科研中心内。
说起来,
蔺道对于这个科研中心,也算是比较熟悉,
虽然他是第一次亲自到这里。
01核心城的科研中心,横跨二环上的多个生活区。
就在现在这个科研中心所在的位置,诞生了人类文明的第一座可控核聚变示范堆。
那位可控核聚变项目中第41任总负责人,前两年离世后,也埋葬在这儿附近。
在当时蔺道冬眠的七十年里,
人类文明在实现了可控核聚变之后,也没有停下来。
持续的研究,持续的改进,
最终,在第83任总负责人的手上,可控核聚变研究项目实现了二代氦3聚变技术。
也是此刻,人类文明使用的最多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技术。
这项技术相对于可控核聚变技术首次实现,也一样对于人类文明格外重要。
因为氦3在月面上算是一种比较富集的资源,而人类这七十年里,遵循蔺道的意志,开发的最多的就是月面。
从那时候延续下来,此刻01核心城内的研究人员,依旧超过百万人。
整个01核心城的科研中心,主要负责的依旧是后续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改进和研发,次要的一些研发领域,也基本和可控核聚变技术有一些间接关系。
受此影响,
01核心城的工业集群,在人类工业和生产系统中的主要定位,或者说核心产物,
也主要是多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堆。
科研中心内,
此刻放眼望去,同时,蔺道也能够感受到分布在科研中心不同建筑内人们的视角画面,
不同细分领域的研究员们,依旧在讨论着,研究着,思考着。
基于他的意志和需要,
人们自行完成的分工。
这些研究员们,一生的时间基本也都是这样,在一生中,不断思考,研究,讨论着自已领域的问题。
除此之外,其他的社会责任,基本都不需要这部分承担,因为也有其他人履行着自已那部分职责。
在高速发展的七十年时间里,
虫族化的人类文明已经基于整体化计划,形成了一种更加紧密的协作状态。
此刻科研中心的这部分研究员,
相当于承担着人类文明这个庞大智慧生物中大脑的部分功能,
他们会响应意志的命令,然后进行不同的思考。
而除开此刻这个科研中心所负责的可控核聚变领域研究。
当初蔺道冬眠前,关注的那几个人类文明内部的超级项目或者说计划,
在这儿七十年里,也一直有在推进,和进步。
在材料领域,不用多说,
1701D材料完成复刻过后,人类文明也没有躺在1701D材料的强大性能上停下来,
基于1701D材料的改进型材料,基于过往人类其他材料进一步的研发成果,
也在这七十年里的后几十年中,不断出现。
其中不少,都用在了月面城市的建设中,像是01月面城市的主要框架,新型星际飞船的框架。
像是室温超导材料,也是材料领域研究过程中的一项成果。
然后是,电推进系统。
从电推进系统下放到公共交通领域,就已经能够看出来电推进系统的进步。
在电推进系统第一次运用在星际飞船上,建造出在地月之间往来的星际飞船过后,
人们对于电推进技术的研究和期待,也没到这一步就停下来。
在可控核聚变作为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之后,
电推进系统也取得了二次突破,单个电推进发动机的推力,超过了在地面的自身重力。
这意味着,在地面阶段,电推进发动机也有了价值。
然后是基于这项突破的持续改进,
从量变到质变,人类文明的研究员们在而永远积极的热情下,走过了这段时间。
这是一条有些漫长的路,有些研究员走到人生尽头,也没有走到这条路的尽头,
但对于人类文明的研究员们来说,即便是走不到尽头也无所谓,能够走一段路,同样值得他们无比兴奋。
到电推进技术的第三次突破时,推力,运载能力,稳定性等都有了一次飞跃。
从那之后,
化学火箭就基本淘汰了。
即便是突破大气层这段航程,都是通过电推进发动机推动的运输器,像是无轨太空电梯似的,
不断在地面和空间平台之间来回完成的物资和人员运输。
整个月面城市的建造,也有电推进技术的不断突破的一份功劳。
然后是算力,
当初的碳基芯片,在诞生之后,技术突破和改进也未曾停下来过,
时至今日,
虽然量子计算机依旧未曾诞生,
但是碳基芯片,人们已经将它又走到了制程的极限状态。
基于碳基芯片的碳基超算,或者说计算单元,作为地面和月面城市的运行基础,遍布于整个地面八个人类聚居区和地外所有有人类建筑和人类聚居的地方。
而除了这些,
提到人类文明整体状态,其实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情。
“……蔺先生,按照我们目前统计的数据。”
“我们人类文明的个体平均智商,从之前,提升到了现在的139。”
遵循着蔺道的意志,一位原本在一旁,和另一位研究员讨论着一些问题的研究员,
接替了之前月面城市那位研究员的工作,为蔺道汇报着。
人类文明此刻139的平均智商,
相比于上个时代,以及蔺道冬眠前,可以说是相当夸张的一个数字。
139的智商数值,不说完全是天才,但基本也算是有些天赋了,
而现在,它是人类文明的平均值。
但这项数据的提升,和人类某项科技的提升其实没有什么关系,和生产力的提升也没有太大关系。
主要是蔺道的影响,以及人类教育体系在这些年下来,完成了对人类文明现状的适应过后,
产生的一种自然结果。
在蔺道的要求下,
不光是研究员在研究下永远积极,
还处于人类教育体系中教育阶段的学生,也一样,在学习和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会懈怠,不会放弃,不会偷懒,
永远饱含着热情和积极的心态,主观能动性永远拉满。
即便学习起来困难,但也不会停下来。理解不了的知识,也不会轻易掠过。
在这种状态下,所有人的天赋都能够得到完全而彻底的兑现。
在人类文明此刻的教育体系中,对于升学的测试和自我测试,
就只有两种结果,通过亦或者是不通过,没有分数的区别。
是否是天才,也不用这去体现。
此刻人类文明150亿人,从传统的学历上来说,平均学历是大学毕业。
除了少部分天生存在智力障碍的人群,其他所有人都完成了自已选择的科目的大学阶段内容学习。
而在人类教育体系的要求下,其中大多数人,即便是没有科研能力和天赋,也要求在整个人生中,掌握自已所在行业细分领域的知识边界。
就这儿,近些年,一些领域的研究者都还是不太满意。
认为,应该将大多数人变成所有人。
对于未知的,可能因为天赋没办法掌握和探索。
但对于已经从未知变成已知,不需要天赋的内容,所有人都应该掌握自已所在细分领域的已知知识。
人类文明能够在70年时间里,发展到现在这样。
也有人类文明教育体系,其他正常群体文明无可睥睨的效率和成果有着密切关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 新书推荐
-
- 局部暴雨
- 霸总的甜心小萌妻
- 放大镜修仙:我靠吞噬气运证长生
- 引她陷落
- 医仙不是仙
- 离婚后拒复合:前夫儿子悔断肠
- 璀璨修复师成长记
- 为这个全是病娇的世界献上祝福!
- 四合院:傻柱兄妹重生穿越
- 无限流小说类
- 超级英雄:亵渎羊
- 先婚后爱毒舌律师VS霸总小奶狗
- 鸟儿的故事
- 京圈太子爷天生绝嗣,我一胎三宝
- 我在木叶修长生
- 我的系统专治骗子
- 大明:祖传祖镜,嘉靖根骨最差?
- 穿成修真界小透明,我躺平成元婴
- 快穿之沙小雕的十二次元大冒险
- 破茧成婚:首席律师的追妻火葬场
- 僵约:开局进阶紫眼僵尸王
- 重生吕布之我要苟活下去
- 被逼嫁深山,开荒种田过红火日子
- D级冒险者小队
- 重回九零:从摆摊开始的商业帝国
- 明末成名录
- 惊!小凶兽竟是玄学大师
- 冰封三国:我的安全屋救世记
- 首长:谢邀,我不结婚
- 校花丧尸让我帮帮?我棍棒服侍!
- 父凭子贵!暴君重生娇宠反派姨娘
- 末日求生:大神她一路杀疯了
- 希腊之我所追求的自由
- 南北朝:北马啸天
- 雾灯巷内的低语
- 陈情令系列之
- 声波深处的你
- 小南别薅!我真不是查克拉充电宝
- 末世重生囤货计划
- 最终,我成了诸天最大的诡异
- 落在荒年崽崽很闲
- 李世民穿越扶苏
- 国运:我一人杀穿诡异世界
- 富少变千金之仙神续缘
- 快穿软饭王:回收剧本猎杀指南